宁宗一:倾听民间心灵回声——浅谈通俗文学的核心价值
几十年来,我一直从事中国文学史的教学工作,而文学史中的通俗小说和讲唱文学、戏曲艺术又是我研读的重点。今天正好通过这次研讨会,直陈我对通俗文学的核心价值的认知和点滴体会。
不错,中国是一个历史著作和历史学研究的大国,堪称世界之最。同样,我们还是一个通俗文学创作的大国。
但是在传统观念中,历史著作和历史学才是经国之大业,而通俗文学和通俗文学研究,是消闲的,甚至个别人还视其为可有可无、无关大局、无关文艺之发展与繁荣的亚文化!!!
其实,在中国这个历史大国的旁边,还矗立着一座辉煌的通俗文学的大厦。它与正史不同的是,通俗文学构建的是一部真正的民间社会的心灵史,是一部心态史和心智史。
在中国文化史中,如果没有了心灵史,肯定地说,就是一部残缺的文化史。我们暂且不说别的文类,比如民歌、民谣,仅小说、戏曲和讲唱文学,就是心灵史的最好的载体,就是鲁迅先生强调的长篇通俗小说乃是“时代精神所居的大宫阙”。
中国的文化史正是靠着小说、讲唱和戏曲这样的心灵史、心态史和生活史的叙写,才显得形象、灵动、靓丽、丰满、完整和生气盎然,读来令人神旺。
因此,正史之史与通俗文学所承载的“史”,乃是文化史的左右手,不分轩轾!它理应被尊重,这是通俗文学的尊严。通俗文学研究者更应为通俗文学的尊严不遗余力地争取其文化史上的地方。
一言以蔽之,中国通俗文学的庞大存在乃是中国思想史和文化史的心灵证词。
其实,对文史两家有起码认知的人都看到:历史是宏观的,偏重经济的、政治的、军事的、典章制度的变迁的,等等;而通俗文学中的多种文类,相对而言则是微观的,许多叙事都是史家不屑顾及的百姓生活;历史关乎外在,通俗文学注重内在;历史重形,通俗文学重神;历史登高临远,雄视阔步,通俗文学则先天地富于平民气质。
所以,历史中的正史和长期被视之为“小道”和“邪宗”的通俗文学,绝不能相隔相异,而是必须互相参定,互补相生。史家之眼光虽深邃,但文家之审美眼光又非史家之所长。
《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史》
观照通俗文学的经典文本,从题旨到字里行间,我们常常会发现和感受到民间才人的全部智慧、灵性和强大的生活感受力,和对现实的烛照、触摸的动感!民间的才人,常以自身体验去感受历史与现实的美和丑,并且见证美丑之生成。其中,我们体悟到了那些令人至今难于忘却的人生况味,从而体验到通俗文学家们的心灵历程的外化。
我在读过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演讲录中,就看到2008年诺奖获得者法国作家勒克莱齐奥曾恳切地谈到中国诸多的通俗小说,他认为,从《水浒》《三国》和《红楼梦》和其他通俗文学名著帮助他探索到了“中国思想”。
《心灵投影》
事实是,像所有通俗经典文本一样,它们确实不仅帮助了我们国人对自身民族思想文化的了解,又何尝没有帮助那些不带偏见的外国朋友对中国人的生活史、思想文化史有了活生生的形象化的了解呢?
事实是,很多外国学人和中国的通俗文学研究者都发现了一部部伟大的通俗文学中的经典文本都有一种深刻的“绝对化的”社会学思考。
《中国现代通俗文学史》
实际上,我们对通俗文学的经典文本的象征意蕴是有着巨大的研究空间的。那些不朽的章回小说、讲唱文学和民间戏曲以及人们耳熟能详的民歌,就充满了使人思考的社会学的审美意识的问题,而生活史的、和心态史的诸多领域,更是我们应当给予审美观照的重点。
基于上面的粗浅认识,我想试着谈一点通俗文学具体的核心价值之所在:
建构当代中华文化,必须利用多种文化资源,其中当然包括通俗文学的文化资源。我们是一个充分尊重文化传统和传统文化的民族,特别是对扎根于民间的通俗文学有着深深的感情。
作者近照
因此对于从古至今的多种民间文化必须抱之以尊重、理解之态度,辩证地、历史地分析通俗文学中的丰富营养,努力开掘其最具生命力的成分。
第一,营养心灵。心灵就像纯数学的“空筐结构”。心灵的筐子的“空”是为了能随意装进天地间的万物,但更是精神层面的东西。
中国浩瀚无垠的通俗文学海洋的魅力正是心灵空筐所需求的一种富有活力的生命里的营养。由于心灵与心灵,血肉之躯与血肉之躯(比如民间戏曲)的交流,心灵的营养使通俗文学的经典文本在长期流播过程中具有直观性,于是它在捍卫人性的真善美与荡涤人性的假恶丑的观照中,它使心灵净化和充实,使人性中的尊严得到张扬。
《倾听民间心灵回声》
第二,大智慧的赋予。通俗文学来自民间,扎根底层,所以草根、游民、书会才人都是智慧者写出智慧之作,特别是人生之智慧、审美之智慧,即所谓“慧光所及,智珠朗照”也。
基于此,乃有对于艺术人生的精准见解和艺术大手笔的出现。而在一代又一代的听众和读者中产生巨大影响,使其思维感情进入新的境界,即逐步把握其象征意蕴,因为大智慧永远与生命的炽热和燃烧后之艺术之美结缘。
第三,原创性。从文学艺术层面观照,古代的优秀的通俗文学都具有原创性。从诗三百、汉乐府以降,一直到章回小说之经典之作以及仍活在舞台上的戏曲曲艺都是具有原创性意义的。因为这些伟构都是独创的,更是前无古人的,也是不可替代的。
庚辰本《红楼梦》
它们一经横空出世便不可重复,并走上不可企及的艺术高峰。它们都是形成了自己的空间,在它们自己的空间中可以容纳一切,又“排斥”一切。
它们的作者大多是艺术天才,而他们的天才恰恰造成了不少模仿的蠢材。惟其如此,他们才有不朽的价值,对以后所有的文艺创作具有永恒的艺术范本的意义。
第四,是我们探寻作家心灵史的最丰富的资源。从优秀的通俗文学中,我们清晰地看到他们在思考什么,有什么突破性的人生发现与对人性的认知。在那些经典文本中我们会看到通俗文学家们在纸上在舞台上走到了个人创造的极致,倾力完成一部巨著或一部又一部的作品。
作者近照
但是,只有他们在完成他们的全部文本时,他们的人生与艺术的得与失才得以显现。成就与失败,突破与局限,品位与过错,勇气与无奈,金子与垃圾,全部摆在那儿。
对于当下的我们,任何一位通俗文学作家的每一行字,都可能对我们是有用的,都是他们心灵的见证。前提是,只要这位作家用真实的心灵去写作,那必然是他的创造,必然是他隐性的主题和主人公。
让我们倾听民间的心灵回声吧!通俗文学中的优秀之作是我们民族的又一部秘史,同时它们必然是我们民族心灵史的一部分。
程乙本《红楼梦》
老黑格尔有句名言:“美的艺术的领域就是绝对心灵的领域!”
信哉斯言。
2017年9月12日夜——13日午后
写于南开西南村寓所
【相关阅读】
本文经作者授权独家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
苹果手机用户可长按
并“识别图中二维码”打赏